找到相关内容170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觉囊派教法史(4)

    津梁》  271.《第二十一奥义》  272.《空性之殊胜品》  273.《入佛性士道次第之秘诀--甘露之精华》  274.《大乘修心七义之讲义》  275.《道论摄要》  276.《细微分辨论》 ...明论下》  15.《般若波罗蜜多秘籍现观庄严论释--般若明义宝鉴》  16.《上师多罗那他所著士道秘诀讲义甘露精要之广释--消除意障》  17.《法王笃布巴所著灌顶仪轨智海之吉祥时轮大灌顶法明示--...

    阿旺·洛追扎巴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0147738.html
  • 菩提达摩二入四行 大乘壁观禅法(上)

    。   [14]经文详见《大正藏》17,p893c。   [15]有友人谓,此四行当同宗喀巴大师《菩提道次第广论》之士道,余谓不尽然。宗大师之士道,下士求人天道,中士求声闻缘觉道,上士求菩萨道...真理冥状,无有分别,寂然无名,名之理入。 3   行入四行,万行同摄。   行入者,所谓四行,其余诸行,悉入此行中。何等为四行,一者报怨行,二者随缘行,者无所求...

    杨笑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83957191.html
  • 年龙父母《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(

    都能减少或消除,一切解脱还有出世间的功德全部都能够得到。   以上是皈依、皈依的差别以及皈依的学处、利益。   前行部分已全部圆满讲讫。   士道   正行士道的修法分:一、下士道;二、...在轮回当中颠覆不已,现在只是一种有漏的善业成为大力鬼神,如此而已。但是,如果要是说从轮回深渊当中,从苦当中救拔的话,他们自己尚且被分别心陷于轮回之中,怎么能使你得到解脱呢?   那么,真正能使你...

    年龙上师

    佛子行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6/10285684704.html
  • 宁玛派与普贤法身之说——提交“普贤与中国文化”学术讨论会论文

    《菩提道炬论》(byang chub lam sgron)中对藏传佛教的教法仪轨作过调整,提出先显后密,从而调合圆融显宗和密宗的互动关系,尤其是以“士道”的修学过程来明确佛法修持者中存在的不同类型或层次,为藏传佛教徒众指定了一条修习佛法必须严格遵循次第的教戒,但是阿底峡提出的“士道”则局限于佛法的修习仪轨层面,在更大范围上对整个佛法没有作出任何教相判释。所以,宁玛派的九乘判教在藏传佛教中更具有...

    尕藏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384885643.html
  • 雪域风物:聆听西藏佛音

    噶当派   噶,藏语指佛语,当,指教授。噶当,意为将佛的一切语言和三藏教义,都摄在该派始祖阿底峡所传的“士道”次第教授之中,并据以修行。   1042年阿底峡应阿里古格王室之请入藏传教,住托林寺,著《菩提道灯论》,开示“士道”次第。1045年仲敦巴·甲哇迥乃至阿里迎阿底峡至卫藏传教,并从阿底峡学习9年,尽得其传。1056年仲敦巴应藏北当雄地方之请,前往建立热振寺,为此派建立之始。   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7363287465.html
  • 显密双修的能海上师

    菩提道次第》,皆渊源于《大般若经》,故自评为“大般若宗”。实即阿底峡、宗喀巴所主张“一切佛说经律论皆每人成佛所需要教授”,按次第安排在士道中,与汉地讲... 其 二 周道金绳直,尧天玉宇晴。 行行呈懋绩,队队列材英。 干羽鱼龙舞,箫韶雅颂声。 阳春一和煦,百卉各敷荣。 其 ...

    隆莲法师

    能海上师|隆莲法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11/0747141861.html
  • 佛教如何传入西藏

    菩提光欲继智光之遗志,兼欲振兴佛法,遂迎阿底峡入藏,尊者入藏后,观其时弊,出《菩提灯论》,此一教授,赅尽佛语,立士道,普摄群机,使西藏之佛风丕振,其德匪浅也。(上见《王臣史》47、48页)。   ...-bdang-bo)。照请大师,入藏宏法,师允以后至。照遂从大师学法,后复回藏。将所学法,为王转授,并显大师威德,请王迎致。闻之深生意乐。乃设法诛权臣,派明照、朗仲那绕(lang-grong-sna...

    佚名

    |西藏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04/10341522438.html
  • 宗喀巴大师传

    mchog dpalbzan-po)在囊则敦(gnam-rtsed ldan)寺安居时,抉择正法,广弘戒律。四十六岁时造菩提道次第广论,这部著作总依慈氏现观庄严论,别依阿底峡菩提道灯论,开演士道次第。后半别...hbum dge),母亲名叫馨茂阿却(sin-mo a-chos),两个人都是很虔诚的佛教徒。他的同族人也全部信仰三宝,族中还有不少出家人。  大师岁时,法王迦玛巴游戏金刚(chos—rjekarmapa...

    张建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05042733.html
  • 佛教道德观

    (声闻、缘觉)、大乘(菩萨、佛)。乘是交通工具,道是道路,都是达到目的地的手段。在这里,乘和道是同义语。汉传佛教称为乘,藏传佛教《菩提道次第》称为士道。下士道即人天乘,中士道即声闻乘,上士道即菩萨...,修菩萨行,至无上佛果,为无上菩提道。   “德”亦有多义:依道而行,所获胜利,名为“德”,如涅槃四德,法身德等;某种人必具的条件,亦称为“德”。如善知识十德,知事五德。  佛教所学谓无漏...

    隆莲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04344062.html
  • 佛教教育面面观

    甚深般若义进行了理论概括分为“二谛”,弥勒、无著将乘境、行、果归结为“八品”,阿底峡将三藏、八万四千法概括为“士菩提道”,宗喀巴又把“士道”的千万法门归结为“佛法根本”和“悲智二法”。这每一步的概括...上海举行的“全国汉语系佛教教育工作座谈会”上发表。全文分作六节:一、沉痛的反思,二、招生和考试,、多层次的教学,四、禅堂和图书馆,五、毕业学僧的出路问题,六、结束语。在第一节中,针对“近几十年来,各地...

    默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05644095.html